发布日期:2025-04-13 15:41 点击次数:166
当中国老百姓沉浸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时,一条关于俄罗斯的新闻突然爆火,在铺天盖地的娱乐圈八卦中脱颖而出,迅速登上了热搜榜。
1月19日,普京像往常一样,跳进了冰冷的水里完成了洗礼仪式。
说真的,读到这条消息,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普京这次行动显然是在回击西方的各种不实传闻。早些时候,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在达沃斯的一个早餐会上曾表示:“我对普京是否还活着表示怀疑,也不确定俄罗斯的决策是否真的由他主导。”
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刺骨的冰水里……
没错。只要普京的身体还能扛得住,他就能继续用这种方式向西方展示他的坚定,展现一位70岁大国领导人的顽强。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得面对现实,普京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
最近发生了一件出乎意料的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中国与这两个国家有着深厚的友谊,被我们亲切地称为"铁哥们"和"钢铁兄弟"。他们与俄罗斯的关系同样密切。自从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两国多次公开表态,敦促双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
最近,双方立场发生了微妙调整:巴方宣布计划通过波兰向乌方输送超过百箱军火;与此同时,柬方也表态愿意为乌方工兵提供专业指导,重点传授排雷技术。
这两个国家的行为,虽然对乌克兰的援助力度不算太大,但明显透露出一个信息:他们已经不再保持中立,而是公开站到了乌克兰这一边。
普京面临的一大难题是,他能否顺利参加2024年的总统选举。
据知情人士爆料,普京的亲密好友近日表示,这位俄罗斯总统已决定不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消息称,普京打算卸任后搬到黑海边的私人别墅,在那里度过自己的退休生活。
关于这条新闻,国内网友们大多觉得不太靠谱,持怀疑态度。不过外媒倒是挺兴奋,不仅纷纷表示支持,还开始猜测下一任人选会是谁。
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俄罗斯在外交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今这个时代,战争和政治、外交密不可分,三者缺一不可。
面对俄罗斯外交的复杂局面,很多关心和平的中国网民不禁感慨:咱们国家当年被西方强权打压时,想要冲破重围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以周总理为代表的那一代外交工作者,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有多么巨大。
没错。目睹普京当前的情况,我不禁更加敬仰周总理曾经讲过的两句话。把这两句话放在普京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周总理曾说过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外交就像打仗,只不过用的是文斗的方式。
1949年11月8日,周恩来总理讲出了这句意味深长的话。
为什么要对俄罗斯人说这句话?其实道理很简单:现在的俄罗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表态,确实显得有些混乱。
以核武器问题为例,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曾向北约发出警示:“核大国在常规战争中失利,可能升级为核冲突。”这番话看似态度坚决。然而,与此同时,其他外交官员却表示,俄罗斯保证不会动用核武器。
关于这场混乱的起因,我专门咨询了几位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他们大多表示:我们在外交策略上还不够成熟,同时有些外交官在处理事务时显得不够冷静,面对某些提问时,常常掉入西方媒体的陷阱,缺乏深思熟虑就给出答案。
不少网友认为俄罗斯的反应情有可原,西方媒体向来擅长制造话题,无孔不入,想要在他们面前完全避免失误确实不太现实。
这种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大家知道吗?周总理那句“外交和军队同等重要”的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讲的?
1949年11月8日晚上,周总理在外交部成立仪式上发表了这句话。
那天,周恩来总理从中南海出发,乘车来到位于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的地点,参加了一场关键会议。在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发言中,他特别强调了新中国外交人员需要具备的两点素质:首先,遇事要冷静;其次,要以一名外交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
说到“保持冷静”,不少人可能会认为:这难道不是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吗?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团队堪称青年才俊:十位司级领导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情报司司长龚澎最为年轻,还不到35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批大使中不少人还有另一个显赫身份——他们曾是战场上的将军。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毛主席和周总理紧急商议后决定,立即从部队选拔一批经验丰富的将级军官,担任建国后第一批外交使节。
当时不少军队高级将领被派往国外担任外交职务。像彭时治,原本是四野13兵团的副司令,后来去了波兰当大使;王幼平之前是二野15军的副政委,被派到罗马尼亚做大使;还有谭希林,他在山东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后来成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大使……
那些久经沙场的指挥官们都是啥脾气?大家心里都有数。说句不太准确的话,他们不少人那股子耿直劲儿,跟《亮剑》里李云龙的性子几乎一模一样。让这些将军搞外交,稍不留神就可能捅出大娄子。
最终的局面如何?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大使们,在周总理的指引下,完全收敛了往日的锋芒,个个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的表现让外国友人频频竖起大拇指,不得不佩服。
有一次,耿飚将军和瑞典人同桌用餐。席间,对方一位海军司令得知耿大使曾指挥军队作战,便带着几分不屑问道:“你过去手下有多少士兵?”
耿飚谦虚地笑了笑,随口说道:“差不多十来万吧。”这话一出,对方立刻露出敬佩的神情。要知道,这个数字比瑞典全国的兵力还要庞大。
周总理认为,外交事务至关重要,每次代表国家表态都像上战场一样严肃。虽然只是言辞交锋,但那种精气神和冷静头脑必须时刻保持。这种外交理念一直延续至今。
俄罗斯民众确实需要好好琢磨一下这件事。
周总理还有一句让人深感敬佩的话:他们并非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应对。
周总理在建国之初的这句话,真是绝了。70多年过去了,放在今天的世界局势下,依然适用。就连俄乌冲突,用这句话来解释也特别贴切。
这场持续了近一年的冲突中,无论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难以获得最终胜利。普京在对抗强权的道路上,真正的对手并非泽连斯基,而是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约集团。在实际博弈中,普京的目标也不是要与所有美国的盟国为敌,而是希望这些国家能够看清"老大哥"背后的真实意图。
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总理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他的表现堪称完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佳方案。
1955年4月,来自29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官员齐聚印尼万隆,参加亚非会议。周总理接到邀请后,立刻明白这是新中国开展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契机。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那边也在到处探听消息,想知道中方会安排哪位代表出席。
听说周恩来要亲自带队出访,曾经在日内瓦会议上与他打过交道的美国官员罗伯逊立刻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这位中国外交官可不是省油的灯,必须认真对待。
面对紧张局势,美国相关机构迅速召开内部会议,商讨应对策略,最终确定采取双重方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会议顺利召开,目的就是不让中国有机会在国际场合亮相,尤其是要防止周总理像在日内瓦会议上那样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如果实在避免不了要参加这次会议,就安排最精明的代表前往万隆。提前准备好一系列针对中国的问题清单,让那些和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在会上抛出这些棘手问题,给周总理制造外交压力。
这两招真是够狠的,手段相当阴险。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带着团队坐上了飞往万隆的航班。摆在他眼前的,将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形势:
在出席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代表中,仅印度、缅甸、印尼、巴基斯坦与中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部分人不仅对新中国一无所知,反而受到美国虚假信息的误导,对新中国的看法存在严重偏见。
此外,其中一些国家还与中国台湾地区保持着所谓的官方往来。
4月19日,面对接踵而至的质疑与抨击,57岁的周恩来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思维敏捷,立即调整了应对策略。他镇定自若地登上讲台,以坚定有力的声音宣布:“中国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是寻求团结,而非争执!”这句话瞬间吸引了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
周总理接着详细讲解了中国与这些亚非友好国家有哪些共同之处。他的发言虽然只有18分钟,但每句话都切中关键,整个会场挤得满满当当。讲完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多年过去,柬埔寨的君主西哈努克回想起那天发生的事情,依然满怀敬意地说道:
在万隆会议上,四位领袖各具风采。印尼的苏加诺口才出众,印度的尼赫鲁言辞有力,埃及的纳赛尔展现了非洲人的魄力。而中国的周恩来,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魅力,用演讲凝聚了所有人的心,成为其中最耀眼的存在。
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的表现让全球外交官们印象深刻:
面对那些亚非地区的小国家,他始终保持着尊重,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轻视。
面对强国,他始终保持着自尊与自信。
他从不学某些外交官那样背地里嚼舌根,而是选择光明正大地把问题摆出来,用事实和道理让对方哑口无言。
面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压制,周总理展现出了非凡的外交智慧。他始终坚信,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真正主宰所有国家人民的命运。事实证明,周总理的远见卓识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新中国打破外交困境开辟了道路。
会议刚开完没几天,尼泊尔、埃及、也门、柬埔寨、苏丹、老挝等十来个亚非国家就陆续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一连串的动作,完全出乎美国人的意料之外。
周总理担任国家总理长达26年,主要负责外交事务。在他去世时,已经和10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因如此,他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工作繁重可见一斑。
周总理之所以能够达成这样的成就,关键在于他始终坚持一个核心理念: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并尊重彼此的不同。
"保持共识、尊重差异"这个理念,听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非常不容易。
就拿俄罗斯和巴基斯坦来说吧。俄罗斯想跟巴基斯坦处好关系,可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长期不对付。而印度呢,又是俄罗斯必须拉拢的重要国家。一边要持续向印度卖武器,一边还得让巴基斯坦不翻脸,这对俄罗斯来说真是个棘手的难题。
俄罗斯还要应对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压力。这些国家与美国并非完全一致,普京政府如何采取策略,区别对待这些国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美国同样精明,每当俄罗斯有所行动,他们总会想方设法拉拢这些盟友。
俄乌冲突持续了将近一年,局势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控制范围。正如众多军事分析人士所言,这场战争的终结并非取决于乌克兰自身。只有当背后的美国认为继续对抗将损害其自身利益时,局面才有可能出现转机。对普京而言,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努力。
最后,我真心希望全球能够安宁,冲突早日停息。
#百家说史品书季#